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工厂智能化改造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。根据广东迪奥在捷普电子(无锡)有限公司的实践案例显示,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改造,包括冷水主机智能群控、优化冷冻/却水管路阀件、构建冷冻/却水泵自动变频系统和能耗监测平台,实现了综合节能率22%-25%,每年节省电费180-240万元,同时显著降低了管理成本。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智能化改造在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。
本文将基于实际项目案例,系统介绍工厂智能化改造的实施路径,从设备能效分析到预测性维护的全流程,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和效益评估。
一、设备能效分析:智能化改造的基础工程
1.1 建立全面的能耗监测系统
设备能效分析是智能化改造的首要环节。在为企业构建能源管理系统时,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各类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测。系统覆盖全厂→工序→工段→机台的能源使用情况,形成能耗的分类、分项、分区域统计分析。
以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为例,通过部署能源管理系统,实现了对配电、空调、空压等子系统的统一管理,系统集成超过35000个数据点,覆盖1000+设备,为能效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。
1.2 能效对标与差距分析
在获取准确能耗数据后,需要进行系统的能效对标分析。广东迪奥的能碳管理系统支持:
● 设备能效排名:识别高耗能设备
● 行业对标: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
● 能流分析:追踪能源从购入储存到终端使用的全流程
以寮步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项目为例,改造前中央空调系统年用电量120万KWh,通过能效分析发现冷水机组运行效率低下、水泵配置不合理等关键问题。
二、关键系统智能化改造实施路径
2.1 中央空调系统改造
中央空调是工业设施中的能耗大户,智能化改造潜力巨大。广东迪奥在多个项目中验证的改造方案包括:
(1) 冷水主机智能群控
● 安装主机通讯模块实现多机组协同优化运行
● 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运行策略
● 捷普电子案例中实现主机能耗降低20%
(2) 冷冻/冷却水系统优化
● 管路阀件改造,解决冷却水"短路"问题
● 水泵变频控制,东莞联桥电子项目中年节能率达30%
● 冷却塔智能调节,按需启用散热面积
(3) 热湿分控技术
● 将传统热湿耦合处理改为独立控制
● 采用7℃冷水除湿和18℃中温水降温
● 寮步镇政府项目应用后,综合节能率达31%
2.2 智能配电系统改造
智能配电系统通过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实现:
● 设备运行监测:实时掌握配电设备状态
● 电能质量管理:改善功率因数,减少损耗
● 经济节能管理:削峰填谷,降低电费成本
在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项目中,迪奥技术实施了包括:
● 低压配电工程
● 100+低压动力柜智能化改造
● 电房运维智能化系统
2.3 空压系统节能优化
空压系统约占工业用电的10-15%,优化空间显著。典型改造措施包括:
● 高效空压站建设
● 群控系统优化多台空压机运行
● 余热回收利用(如东裕电器项目)
● 管网泄漏检测与修复
三、预测性维护系统的构建
3.1 从被动维修到预防性维护
传统设备管理往往采用"坏了再修"的被动模式,而智能化改造可实现:
● 设备健康度监测: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振动、温度等参数
● 故障预警:基于历史数据设定报警阈值
● 寿命预测:评估关键部件剩余使用寿命
广东迪奥的智控云系统在捷普电子项目中实现了:
● 自设故障告警库,分级管理故障信息
● 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与历史追溯
● 能效评价与维保方案自动生成
3.2 运维管理数字化
● 工单系统:维修流程电子化跟踪
● 移动端应用:现场人员便捷操作
● 知识库积累:故障处理经验沉淀
在生益电子项目中,通过构建数智化管控平台,实现了:
● 设备隐患实时预警
● 生产连续性增强
● 运维人力投入减少30%
四、改造效益与标杆验证
成本降低:东阿阿胶项目能源利用率提升3%,设备故障率下降8%
管理增效:深圳崇达实现15个子系统统一管控,运维工单处理效率提升45%
低碳发展:南玻集团碳资产管理平台助力碳排放强度下降,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证
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工厂智能化将向更深层次演进。企业应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,从设备能效分析入手,逐步构建预测性维护能力,最终实现智能制造的未来图景。
↓↓↓ 欢迎来电咨询交流
联系电话:13925529451
官方网站:www.dyiaw.com
公司地址:东莞市南城街道宏一路G1蜂汇19楼